重生:后宫记事 第65(2/2)
天才一秒记住【藏着看】地址:http://www.cangzhekan.org
张得水略加思索,说道:“沈大人在主持乡试事务时,不辞辛劳,亲自视察考生的复习情况,为朝堂又新晋一批人才。”
罗强也接口道:“沈大人还积极推动科举改革,此番女子参与乡试,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。”
皇帝听后,面露满意之色,对沈临川的表现给予了肯定。
当然,沈临川虽然说是曾经投靠了这一阵营,但那仅限于扳倒何尚书,现在事情办完,人都直接没来。
皇帝这一番夸赞,估计是才费口舌。不过,这仅代表一种态度。
说完了沈临川,就该到张得水了。
“听闻张爱卿,是兵部尚书之子。”皇帝说完一顿,表情也开始严肃。
张尚书虽然表面中立,但是作为掌管兵部驻扎京城的十万兵马统领者,一向是两方较量拉拢的同盟。
至于张尚书到底倾向哪一派,就没人知道来了。
现在张得水是张尚书唯一的儿子,他又投靠了自己,那可真是天赐良机。
皇帝看向张得水,问道:“你近日在做何事?”
张得水惶恐地回道:“回皇上,微臣近日在收集民意,发现百姓对新法的实施有些疑虑。”
皇帝沉思片刻,道:“新法乃是利国利民之策,需向百姓多加解释。你可协助刑部官员,一同处理此事。”
张得水赶忙谢恩。
目前张得水依旧是五品,此番是一点都没升。一方面是户部尚书依旧空缺,还没有补上新人手,另一方面就是张尚书为目前的局势考虑,暂时不想让张得水卷入其中。
也是不想让皇帝和他绑在一起,不然在朝堂之上,就再也无法保持中立了,一旦他率先变成保皇派,那另外几家肯定都会合起伙来攻击他。
双方默契的没有就此事交谈下去。
随后,皇帝又转向罗强,问道:“罗大人呢?最近,可有什么想法?”
罗强犹豫了一下,鼓起勇气说道:“皇上,微臣认为当下应加强海防建设,以防倭寇侵扰。”
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道:“此提议甚好。朕会命兵部商议具体方案。”
罗强激动地叩头谢恩。
皇帝心中暗自嘀咕:好啊,这小子一开口就是征兵,他是大理寺少卿,可不是兵部尚书,操心这事干啥呢?他们俩今天是不是说反了?
皇帝紧接着说道:“你们两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,应该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福利。”
张得水和罗强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谨遵圣上旨意!”
离开宫殿之后,张得水和罗强对视一眼,脸上都露出了笑容。
两人离去后,皇帝原本满面春风的脸色突然阴沉了下来。
“真是太过分了,这三个人,一个人找理由推脱不来,另外两个人还在这里糊弄我!”
李炜公公看到皇帝发怒,也不敢轻易靠近,更别说提供建议了,要是不小心触怒了龙颜可怎么办?
正在这时,小斧子进来报告:“启奏陛下,江嫔娘娘请求觐见。”
匈奴和亲
江嫔刚刚踏入宫殿,一眼就看到皇帝满脸怒容,吓得她心里咯噔一下,连忙跪地请罪。
“平身吧。”皇帝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。等他稍微冷静下来之后,才伸手将江嫔扶起来,然后语气沉重地说:“爱妃,朕记得你好像是远州人士,对吧?最近匈奴打算派人来和亲,对于这件事,你有什么想法吗?”
原来,之前匈奴和天启朝打了一仗,结果战败了。于是他们只好派使者到天启朝来进宫朝礼,表示认输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余,匈奴的使者们终于抵达了京城。
远州位于偏远之地,与边境相邻,常年遭受匈奴侵扰。
如今,他们竟然主动提出停战,岂能如此轻易答应!
江嫔暗自冷笑,心中嘲讽不已,但表面上仍需以大局为重,冷静地回答道:“陛下,臣妾认为,匈奴只是暂且对白将军的威名感到畏惧,然而白将军已逝,若此时不乘胜追击将其逐出境外,只怕等到寒冬来临,草原上难以生存之时,他们必将再度来袭!”
江巡抚送女儿进宫时,心中便已隐隐约约地预感,这可能将成为女儿人生中的一场劫难。
然而,作为巡抚,为了百姓,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。
因为他知道,如果不把女儿送进宫,为百姓说话,远州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。
江家世代镇守边疆,他们深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状况。
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,也看到了无数无辜生命被残忍剥夺。每一次战斗,都让他们心如刀绞;每一滴鲜血,都令他们痛心疾首。
如今,朝廷突然宣布议和,江巡抚内心充满矛盾。一方面,他明白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,希望能够停止杀戮,让百姓们过上平静的生活。
但另一方面,他也清楚那些曾经无辜惨死的百姓,他们的冤屈该如何申诉?他们的牺牲是否就这样被轻易遗忘?
如果真的能够停战,那么不仅将士们可以回归家乡与亲人团聚,百姓们也能够暂时享受和平的生活。
这无疑是一件好事,但他担心的是,匈奴人可能并不满足于一时的和平。
他们或许只是想利用这段时间休养生息、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度侵犯中原。